從整體來看,微營銷,更應該看成是一個重要的渠道,在相對銷售壓力并不大的情況下,也可以看成是在營銷行為中對品牌的包裝、推廣。
微營銷側重的是社會化營銷,而非純粹意義的電商。無論微博、微信、微淘,都是側重于不同平臺的社會化工具而已,是社會化營銷的環節,而非完整閉環。
通俗一點來說,不管哪種微營銷平臺,都不能完整解決營銷問題,只是可以作為更好的推廣和傳播產品品牌、服務、口碑的途徑。
微博本質上定位于媒體,不是你說電商就電商的。我們從微博人氣的來源就能看到:作為媒體傳播渠道,本地區域的精準粉絲難以聚集和分類,到達和轉化率偏低。而微信更重視的是朋友圈的小圈層和公眾號的推送,簡單的菜單內容更多是基于web1.0的內容展示。
更有甚者,現在部分沒有道德底線的商家,為了求得大面積推廣效果,用基于虛擬的LBS位置尋找周邊微信用戶,強制用馬甲號切換,推送垃圾廣告信息,更是對用戶造成了二次傷害。
微淘目前依托于淘寶手機客戶端,也可以看做是阿里系對于移動互聯社會化營銷的簡單布局,從未來發展趨勢看主要給商家提供:1.信息通道。2.標準化商品和服務的管理。3.基于粉絲數據庫的營銷。作為流量的補充,阿里對于新浪的股權合作,很明顯說明了阿里在補充流量的同時,也在布局社會化移動電商。
微博的的互動雖然有一些,但是突出點依舊不是太準確,這也是微博無法完成營銷的重要原因。從這點看,微信可以支持部分插件菜單,似乎可以彌補,但由于微信缺乏電商營銷基因,固定的菜單并不能滿足營銷的內容需求。
微博+微淘未來的趨勢更像是給電商平臺:天貓+淘寶導流,進行轉化,而這個社會化轉化的過程,就是微營銷帶來的部分效果。
目前,我們能看到的微營銷,更多的是基于美食、娛樂、普通商品的銷售,或者是大型品牌的傳播利用,實際上也是商家和企業對于微營銷平臺的預期值過高造成的,過度神話的微營銷平臺應該回歸到營銷的一個環節這個現實中去。